-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newsclass where bclassid= and showclass=0 order by myorder,classid asc
隨著經濟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加強,城鎮污水處理事業不斷發展,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污泥的數量也日益增加。由于污泥處理的投資和運行費較高,如處置不當,將造成“二次污染”,這一環境保護領域難題已備受關注。
近日,在中國污泥處理處置產業高峰論壇上,專家認為,預計在未來5年,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投資規模有望達到360億元左右。但是,記者在采訪中同時發現,污泥處理還有三大難題待解。
難題一:“重水輕泥”
與市場樂觀預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堪憂。北京首創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胡峻銘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得到了高速發展。據《2013-2017年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每天1.22億噸。但是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及運行伴隨產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計,全國年污泥總產水量將很快突破3000萬噸,污泥處理形勢十分嚴峻。
據了解,在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長期以來存在“重水輕泥”的現象。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污泥的初步減量化,但并未實現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據統計,雖然80%污水處理廠建有污泥的濃縮脫水設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減量化,但約有80%的污泥未經穩定化處理,導致污泥中含有的惡臭物質、病原體、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容易從污水轉移到陸地,使污染物進一步擴散,也使已經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境減排效益大打折扣。
難題二:“上天”還是“入地”?
污泥的最終歸宿在哪兒?據悉,目前常用的污泥處置方式有填埋、焚燒、堆肥、建筑材料等。胡峻銘介紹,現在有31%的污泥采用土地填埋的方式處理;3.45%與垃圾混合填埋;還有約45%的污泥用來堆肥等土地利用領域,還有約3.45%的污泥進行焚燒處理。
“土地需要富含有機質營養物的、穩定化、無害化的污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巡視員張悅認為,污泥作為“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讓其回歸大地才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選擇。
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污泥中的重金屬難以處理。胡峻銘說,在污泥堆肥形成的半成品中,一般對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由于重金屬具有累加特性,可致多年生植物重金屬超標,對人體造成危害。這是技術層面面臨的風險之一。
除了技術上面臨的風險,相應政策對污泥土地利用的限制也存在。
胡峻銘指出,相關部門目前還沒有就污泥土地利用政策達成一致。在實踐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實際上鼓勵污泥堆肥技術路線。國家發改委支持了一些2萬—10萬噸不等的污泥堆肥的項目。
“但是污泥堆肥企業如果要將有機肥進入到農戶的最終投藥點,就需要農業部對有機肥進行認證許可。農業部門出于避免工業污染源進入農業用地的考慮,并不允許污泥在農田進行利用。這一問題亟待相關各部門達成一致意見。”胡峻銘說。
與“污泥入土”相對應的是“污泥上天”的處理方式,但其存在問題也愈加明顯。
“污泥焚燒不僅消耗大量能源,也產生大量細顆粒飛灰。”張悅說,“污泥里面的重金屬都到哪去了?要么在大氣,要么在飛灰,要么就在工廠里面。”
難題三:誰來買單?
來自臺灣的福建莊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林秀梅在海外創業多年,其公司自主研發出的“城市污泥磁化低溫熱解技術”就探索出一條實現污泥處理處置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有效途徑。
據林秀梅介紹,利用該公司“二段回轉式污泥磁化熱解成套節能裝置”,可直接在污水處理廠內就地處置,無需另覓新址,不必轉運和脫干污泥,避免傳統壓濾模式處理過程中,因摻入石灰等添加劑造成污泥中有機肥效喪失,影響污泥終端產品的資源化再利用。
技術雖好,但在市場推廣中卻面臨著窘境。“我們公司只能獲得很小的市場份額。”林秀梅說。
其實據記者了解,不僅是民營小企業,就包括北控集團、金隅集團、上海排水集團為代表的國企,還有蘇伊士集團旗下的得利滿技術公司、威立雅公司等外企,市場也并不景氣。很多企業一年只有一個新項目。
究其原因,市場的冷淡是由于污泥處理成本較高,而污水處理廠并沒有這樣的資金可以投入。
記者了解到,《“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雖開出污泥處理處置投資347億元的大單,但誰來買單、誰是污泥處理處置服務的付費主體等一系列問題依舊不明。
目前我國多數城市征收的污水處理費,由于征收標準較低,往往連維持污水廠的正常運行都有困難。污泥處理費未開征,運行資金沒有著落,使得部分污水處理廠有意無意地將污泥處理的責任旁置。
“在缺乏清晰的行業付費機制的情況下,被熱炒的市場預期和投資預期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污泥企業的生存困境。”胡峻銘說。
兩招能否迎來“艷陽天”?
針對這些情況,多位專家提出了幾種可以克服這些矛盾的方法。第一招——水費提高幾分錢、污泥處置全到位。
專家認為,政府作為污泥處置主體,原來要考慮征地、運輸、運營等多項費用,如果能采用就地處理模式,將可省去上述各項費用的投入,進行合理的價格測算后,可直接將污泥處理費用包含在污水處理的噸費用中予以適當調整,政府將污泥處置主體轉移給企業后,只要承擔監督管控職能。
第二招———政府定規則、企業來唱戲。專家建議,可以改變污泥處置投資、運營模式。政府應當從污泥處置的投資、運營的重負中解放岀來,把污泥處理處置權真正交給市場。可實行BT(建設-移交)模式并選擇工藝路線,政府制定市場準入規劃,確定污泥不出門處置的環保要求、投資限額、運營費用等,企業先投資運營一定期限,經環保檢測和經濟測算,達到BT要求后移交、結算,反之由項目承接企業自負投資損失。
據了解,我國正抓緊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重點對工業廢水提出要求,有望使污泥處理處置產業迎來“艷陽天”,政策的出臺將推動污泥處理處置產業發展,并將推動環保項目進一步產業化。
原文: 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49973
- 上一篇污水處理提標要更加重視污泥
- 下一篇 污水處理后污泥誰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