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newsclass where bclassid= and showclass=0 order by myorder,classid asc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阮曉琴)首屆污泥高峰論壇(簡稱“論壇”)最近在上海松江隆重召開。記者從會議獲悉, “十二五”即將過半,污泥處置規模卻僅完成不到規劃目標的一半,無害化處置的比例也僅為四分之一。
現狀:六成污泥或被丟棄
污泥是給水和廢水處理中不同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各類沉淀物、漂浮物的統稱。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教授介紹,三十年前的歐美與今天的中國一樣,在大批污水處理設施完成之后,也留下了污泥,污泥處理處置也嚴重滯后。三十年來,西方在爭論中,在實踐中,不斷形成基本共識,完成處理處置。歐洲年產 1000 萬噸干污泥,美國年產 750 萬噸干污泥,已全部處理處置,并實現了資源化利用。處置后的污泥主流方向是土地利用,包括三個途徑:林業利用、土壤改良、農業利用。其中,最主要的農業利用量持續增大。在北美地區,有六成的污泥被用于農田肥料。原因有兩個:一全球對化肥的需求持續增大,化肥的生產成本持續升高;二是污泥中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持續下降。
反觀國內,污泥處理處置現狀堪憂。目前,填埋這種原始、粗放的辦法仍是我國污水處理廠處置污泥的主要方式。住建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有99%的城市建設有污水處理廠。國內城市、縣每年累積處理城鎮污水約445億立方米,其中產生含水量的污泥超過3000萬噸。如此數量龐大的污泥都去哪兒了?據專家介紹,有六成污泥被丟棄或進入土地。
為此,業界流行“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理”的說法。
原因:技術路線尚未定型
國家發改委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在考慮將治污納入污水處理費用和財稅資金支持,但是現在污泥處理處置各類技術都有,很難形成統一觀點。此時政策的力度多少很難確定。目前只能通過實踐項目,定型技術路線,從而有利于配套政策制定。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污泥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步履遲滯,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民間對其“二次污染”的擔憂。其中,病原體與重金屬是導致公眾健康風險的重要因素。
北京中科博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俊博士認為,只有上下游產業鏈逐步形成有效的銜接,才能解決污泥的資源化利用問題,推動污泥處理處置產業健康發展。
此外,污泥及其處理過程的臭氣等二次污染問題通常也頗受詬病。不久前,杭州市余杭中泰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發的一場聚集事件,至今依然清晰。對于垃圾焚燒,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都有抵制心理,認為透過空氣傳來的威脅更直接。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進會副理事長陳同斌認為,根據上海松江污泥好氧發酵工程2年多運行結果驗證,只要選用先進、成熟的智能好氧發酵技術設備,污泥廠的臭氣問題是完全可控的。
據悉,污泥智能好氧發酵技術由北京中科博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已經在上海、重慶、長春、青島等地20多個工程中推廣應用,為解決我國污泥難題提供了技術保障。
進展:多項技術正在推進
同濟大學教授戴曉虎表示,中國污泥處置有最嚴格的標準但實行的是最寬松的執法,污泥處置處理關鍵在于需要技術支撐。
“十二五”國家和省部級城市污泥處理處置科技項目正在推進。同濟大學牽頭了“城市污泥及有機質的聯合生物質能源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以研究污泥和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的技術路線;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牽頭了“重點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優化應用研究”,為重點流域水環境改善和我國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的選擇提供技術支撐;北京排水公司集團牽頭了“水泥廠協同處置污水廠污泥工藝技術研究”項目。
863項目及課題也列入了污泥處置項目,如同濟大學教授、首席科學家戴曉虎領銜的“以節能降耗市政污泥處理與能源化利用技術及工程示范”,以通過科技創新帶動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裝備的發展。
此外,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也牽頭制定了10多項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設備標準,為推動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