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newsclass where bclassid= and showclass=0 order by myorder,classid asc
目前,我國的污泥問題的解決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政策缺失監管缺位已成為公認的污泥行業問題的核心。在“2013(第五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期間,多位專家就污泥政策及監管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政策缺失:自2000年起,我國已有十余部有關污泥處理行業的政策、文件、標準、技術指南陸續發布,但這些政策多集中在技術政策或技術指南等細節性政策上,而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政策至今仍是空白。
明確部門責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王洪臣認為,污泥處理的關鍵政策首先要明確部門責任。由于污泥是個社會問題,涉及環保、建設、農業、國土以及發改等多個部門,一個部門無法單獨解決問題,應有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的責任。眾所周知,我國污水處理行業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發展迅速,建成投入運行的三千多座污水處理廠為水污染控制發揮了根本性作用。取得這樣的成果,固然有水污染壓力的原因,但部門職責明確以及關鍵政策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強績效考核:王洪臣指出,應建立考核機制,或與已有考核機制掛鉤,明確獎懲。責任不明確就會扯皮,意見不一致時就會放一放;沒有考核就沒有壓力,從而也就沒有動力。
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凱軍也認為,我國相關標準缺乏可考核性,如標準中提出污泥厭氧消化量要占到40%,但是我國的污泥并沒有計量,所以40%的考核只是一個空話。與此相同,污泥穩定化的三種方法在現階段都是無法考核的。
標準有待完善: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工張辰表示,目前我國出臺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相關政策均是試行政策,需要經過真正實踐來進一步完善。任何一條標準規范都須經過實踐的檢驗,無論是厭氧消化、堆肥、干化焚燒,或者其他技術,都應結合工程實例,在實際工作中逐漸完善與優化,形成單項技術的技術規范。 各個單項技術的標準規范形成后,如何建立整體的標準體系十分重要。張辰透露,他正積極參與討論出臺標準框架體系,力爭五年后可建成我國一整套的污泥的技術規程,來指導各地的污泥處理處置工程。
張辰希望盡快完善污泥技術準則或導則,甚至編制國家的技術規程,并建立成套的標準體系。而標準規范一定是成熟經驗的總結,須以實踐為導向,并接受實踐的檢驗。
理順收費制度:此外,由于規劃建設滯后,我國污泥處理投資及運行費用只占到污水處理廠投資運行費用的二三成(發達國家五成以上),如果僅靠收取的污水處理費維持污水處理都很勉強,更不用說再對污泥進行處理了。中國水網顧問、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杭世珺指出,要確保污泥處理處置的合理化,更為重要的就是理順相應的收費制度。
中國水協排水委員會主任、原北京排水集團總經理楊向平建議采取“購買公共服務”方式,解決運行費用不足的問題。我們長期受困于污水處理費不到位,污水處理就發展不了,污泥處理處置就更發展不了。
完善供需政策:王凱軍指出,我國的污泥問題的解決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要制定有針對性的促進政策,統籌考慮不同階段的問題和措施,應該從污泥解決方案的系統性方面和對應的產業鏈的完整性方面考慮。王凱軍舉例說,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優先采購再生紙,因此再生紙行業迅速發展。污泥行業也是一樣,如果園林部門實行政府采購優先采購污泥肥,污泥堆肥行業必然會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有關污泥的政策還屬于供給型政策,停留在如何將污泥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層面,如果想度過發展的壁壘,政策層面還是要有一定的突破。王凱軍總結道,要促進污泥市場化的相關政策的完善,推廣政府對服務和產品的采購,將供給政策和需求政策結合起來,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
下游完整的產業鏈:王凱軍總結道,要促進污泥市場化的相關政策的完善,推廣政府對服務和產品的采購,將供給政策和需求政策結合起來,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
仍存爭議:王凱軍指出,在技術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爭論。
第一,污泥農用及土地利用問題。由于污泥農用涉及環保部、建設部、農業部,三個主管部門觀點不同,因而目前現行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王凱軍介紹,在農用和土地利用問題上,為兼顧各方關切的問題,規定鼓勵除農用外的污泥土地利用,限制的污泥農用。
第二,關于與煤摻燒相關政策的問題。王凱軍介紹,污泥有關技術政策和最佳可行技術里頭也講鼓勵進行協同焚燒,這造成很多的爭論,特個別是有關部委提出生活垃圾含污泥焚燒可以適用補貼政策后,很多單位因此搞污泥發電,這引起了業界很大的爭論。
監管缺位:“地方的監管力度不到位,再好的技術也沒有用。”杭世珺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技術已經不是污泥處理處置面臨的關鍵問題。她坦言,為了清楚運出的污泥去了哪兒?污泥在什么地方、怎么填埋?今年曾跟著節能減排大檢查走了幾個區,結果卻什么也沒有找到。我們要求的標準很嚴格,污泥從哪來到哪去都需要逐級簽字,其中大部分污泥是運到填埋場,杭世珺談到,不可思議的是,垃圾填埋場的廠長甚至說20多天都沒有污泥運來了,而我們在室內查的時候所有的五聯單都是俱全的,這說明,污泥處置在監管上存在很大的問題。
楊向平指出,要加強各個部門要協調管理。解決污泥問題不能只靠一個部門。此外,要對上游的廢水排放和下游的污泥處置進行科學的監管,從整個指標、責任、政策、監管,完成整個的管理鏈,污泥處理處置才能快速的發展
與節能減排掛鉤:為提高對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的認識,楊向平認為,不能再把污泥作為一種潛在的可以暫時過渡的問題,而是應該作為一個國家的節能減排的硬指標,和“十一五”期間的污水處理COD減排指標一起并列,將其變成國家行為,切實加大力度。
此外,還要設立污泥處理處置規劃。我們沒有把污泥處理作為污水處理的一個必備環節。楊向平認為, “污水處理規劃和污泥規劃要一體,建設要一體,不能建污水處理廠就拋開污泥。”據悉,現在很多省市沒有相關規劃,如果沒有污泥建設規劃,“選址將是個難題,”楊向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