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填埋、堆肥等方式。然而,鑒于填埋、堆肥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事實,焚燒一度被認為是更環保的處理方式。
但該方法也受到了廣泛的質疑。日前,從事固體廢棄物研究接近40年的環境化學家、環境工程高級工程師呂正雄表示,垃圾焚燒法沒有前途,不適合在國內發展。
1985年,深圳從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成套引進兩臺日處理能力為150噸的垃圾焚燒爐,建成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垃圾焚燒廠。此后,北京、廈門、上海、廣州等地開始興建垃圾焚燒廠,其余大城市如武漢、成都等也規劃了垃圾焚燒廠。一時間,垃圾焚燒仿佛成為潮流。但此潮流引發的各種紛爭也此起彼伏。
呂正雄日前做客互動百科時表示,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對于固體廢棄物,主流的處理方法是衛生填埋法和垃圾焚燒法。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要達到三個目標,即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但上述兩種方法都不是真正能達到無害化或者完全資源化的方法,因此在歐美等國,這兩種方法的使用正在逐漸減少。比如美國在垃圾焚燒法使用達到巔峰時,占整體生活垃圾處理的14.5%,近一兩年已降至12.5%。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則早就相繼頒布了焚化爐禁建令。同時,根據美國環保署的統計,尤其是城市垃圾,原來大概有90%是用衛生填埋法處理的,目前下降至50%,垃圾填埋廠也從上世紀80年代的8000多個下降到現在的1700多個。
焚燒曾一度被認為是垃圾處理的最有效方式,可以減少垃圾的體積,不少地方還利用垃圾焚燒所產生的能量發電。不過,伴隨著焚燒所暴露出來的新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焚燒所產生的二惡英的強致毒性,焚燒也逐步受到質疑。呂正雄認為,在現階段,即使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垃圾焚燒也不適合在國內發展。因為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垃圾不一樣,我國垃圾中的有機物含量偏低,一般來說經濟越不發達,垃圾中的有機物含量就越低,美國全國垃圾平均有機物含量已經達到87%,而我國是50%以內,即使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這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其垃圾有機物也不是很高,而垃圾焚燒是靠有機物的燃燒產生熱量。此外,我國垃圾的濕度比較大,因此其燃燒需要消耗更多的熱能。
但是垃圾不得不處理,究竟什么才是最科學的處理方式?由于生活垃圾成分比較復雜,呂正雄介紹說,要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目前在西方國家有兩個解決方法:一個就是從家庭開始的源分離,美國目前有1/3的生活垃圾實現了家庭中的源分離,但垃圾分類工作在我國推行了多年,至今仍未見明顯成效,推廣程度也不高;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建立集中性的分撿廠,這其實也是一種源分離,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建起了不少這樣的分撿廠,在我國還非常少見。
當把垃圾中的無機物和難以降解的有機物分檢出來后,剩下的垃圾就可以用微生物降解的辦法進行處理。1980年,堆肥法占美國垃圾處理量的千分之一,到2006年達到了8.3%,也就是說,上漲了83倍。但是傳統的生物堆肥法有一個致命傷,就是速度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而且因為其中雜質比較多,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臭氣,這是其發展的瓶頸,而最新出現的高速活性堆肥法,不僅可以達到快速分解垃圾的目的,設計完善的高速活性堆肥廠采用密閉系統還可以避免二次污染,且垃圾處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呂正雄指出,資源化處理是垃圾處理的最有效、最科學的出路,無論是企業還是研究人員都在探索這條道路,這是今后垃圾處理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