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文聰報道:東莞市的36座污水處理廠將于明年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它們一邊在為城市“解毒”,另一邊又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污泥。昨日,記者從東莞市環保局獲悉,目前關于污泥的處理已有了初步的方案———擬投資六億元,在水鄉片選取試點建污泥處理廠,采取高壓脫水、生物干化等方式,最終將污泥變成新型的建筑材料。
污泥中含大量有害物質
“36座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后,每日產生的污泥總量很驚人。”昨日上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宋乾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過專家的測算,到2010年,東莞明年所建成的那36個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每天將產生2100噸污泥(含水率按80%計)。此數字還不包括樟村水質凈化廠和石鼓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隨著污水處理項目管網建設的完善,到2020年污水處理項目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天日產污泥的總量會更多。
專家介紹,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中除了含有各種有機質外,還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蟲卵以及鉻、汞等重金屬和多氯聯苯、二刲英等難以降解的有毒有害以及致癌物質,不含促進植物生長的元素。因此,未經無害化、穩定化等專業工藝處理的污泥會對農作物及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更嚴重的是,如果里面的重金屬被吸食,還可能通過魚、蝦等食物鏈,重新回到餐桌上,影響市民健康。
變廢為寶制造新型建材
目前,其他發達城市對污泥處理主要采用堆肥、干化、焚燒、碳化等四種工藝方案,那么東莞市將如何科學地來處理污泥呢?據了解,東莞市環保局日前委托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做了相關的調研并提出相關方案。環保部門計劃在水鄉片選取一個試點,投資約6億元建一座污泥處理廠,日處理含水率80%的污泥2100噸,含水率65%的污泥1200噸。該項目一期占地約185畝,到2020年,隨著污水處理項目管網鋪設的完成,該項目將建設二期工程,占地面積約252畝。
東莞環保局有關負責人還表示,東莞還將采取新型的3M污泥處理技術,先將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剩余污泥經特殊的高壓隔膜壓濾機,將其脫水至含水率為65%,在利用專門的生物發酵技術,采用專用生物菌種,利用微生物進行干化,可以將污泥含水率降低到35%-40%,干化后的污泥將作為原料與建筑垃圾或粘土混合制成新型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