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填埋?堆肥?干化? 廣州有望實現污泥100%本地干化處置
污泥從水狀到經過處理后的泥土狀。
石井污水處理廠內設置的污泥處理設施。
干化。在石井污水處理廠,污泥通過管網直接送往約百米外的廠內污泥處理廠進行干化處理。干化后的污泥用密閉的車輛運往珠江水泥廠,進行水泥窯協同處置,最終污泥變成了水泥。
堆肥。廣州的污水處理廠出廠污泥每天在2700噸左右,廣州本地缺乏大型的污泥處置場所,大量的污泥要運到外地,大多采用堆肥的方式進行處理。直接填埋。污泥產生的滲濾液如收集不完善,也將污染土壤、地下水體。
污水處理廠每天會產生大量含有病菌、重金屬,并臭味濃烈的污泥,如何進行有效處置一直困擾各大城市。去年底,廣州明確了污泥處置新路徑:廠內干化減量,送水泥廠、電廠和垃圾焚燒廠焚燒,期望在兩年內解決污泥圍城問題。近日,記者前往該技術的試點項目石井污水處理廠進行探訪發現,在廠內進行污泥處置不需要露天堆放,從墨黑的濃稠狀污泥經過干化后變成了泥土狀,幾乎沒有臭味。
試點:廠內處置污泥基本聞不到臭味
石井污水處理廠是廣州第一個廠內污泥減量技術改造試點項目,一期日處理規模為10萬噸污水所產生的污泥。據悉,石井項目于2014年10月8日開始運行至今,已累計處理含水率94%~97%的污泥7萬余噸,處理后污泥含水率為30%~40%,約7000噸污泥。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石井污水處理廠內新建起一個兩層高的污泥處理廠房,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里邊主要是壓濾機和圓柱形的干化爐。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水量很高,在80%以上,呈墨黑的濃稠狀,有強烈的刺鼻臭味。廣東省污泥產業協會會長周順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污泥實際上是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含水量高、易腐爛、有惡臭,往往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蟲、有機污染物等。如果污水處理廠接入的是工業廢水,污泥中更可能包含銅、鋅、鉻、汞等重金屬污染物。”簡而言之,污泥就是污水中臟東西的集合體,基本上集中了污水中所有的有害物質。
記者在現場看到,石井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通過管網直接送往約百米外的廠內污泥處理廠進行干化處理,從濃稠狀的液體變成了類似泥土的細顆粒物,含水量在30%~40%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眾多污泥處置場所都因為強烈的臭味遭到周邊居民的投訴,但在石井污水處理廠內很干凈,也聞不到異味,對于干化后的污泥,湊近聞才能感覺到一些異味。
那么,這些處理后的干化污泥又會運往何處呢?該項目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石井項目的污泥全部用密閉的車輛運往珠江水泥廠,進行水泥窯協同處置,最終污泥變成了水泥。
困境:省內污泥過半直接填埋
根據市水務局此前提供的數據,目前廣州污水處理廠出廠污泥每天在2700噸左右,由于含水率高(80%左右),黏稠易發臭,運輸和處置困難。津生污泥廠關閉后,廣州本地缺乏大型的污泥處置場所,大量的污泥要運到外地處理,以中心城區外運污泥為例,最短的也有45公里(花都區越堡廠),最遠的達200公里。目前廣州本地的只有越堡水泥廠處理一部分,占到廣州污泥產生量的15%左右。
省環保廳提供的數據則顯示,廣東目前具有污泥處理資質的企業17家,已建成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資質總規模236.5萬噸/年,與廣東省每年的污泥產量(350萬噸/年)相比還存在較大的處理缺口。目前,全省污泥處置仍存在方式單一,過半污泥直接填埋等問題,符合衛生填埋的只占少數,許多地區仍滿足于污泥“有地可埋、有地可堆即可”,大量原生污泥被直接填埋或就地堆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廣州運往外地處理的污泥絕大多數也采用堆肥的方式進行處理,最大的問題是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偷倒,“尤其是通過水路運輸的,在船底偷排污泥進入江河,非常不易察覺,根本不需要處理,每噸兩三百元的處理費就輕易賺到了。”
爭議:干化好還是堆肥好?
實際上,污泥處置方式主要有直接填埋、堆肥、干化焚燒等方式。不過,對于直接填埋絕大多數專家都不認可,周順桂告訴記者,污泥含水率過高,在運輸和填埋過程中容易變質發臭滋生病菌,加上含水率過高導致黏性大,無法與其他垃圾均勻混合,會阻礙填埋場垃圾的生物發酵、降解過程,其產生的滲濾液如收集不完善,也將污染土壤、地下水體。填埋并不能最終避免環境污染,而只是延緩了污染產生的時間。
上海松江污泥工程內的咖啡廳大家談笑風生(上海松江污泥工程從源頭抑制還原性臭氣的產生和排放,降低除臭能耗,除臭裝置建于二層,節省占地面積,廠界臭氣濃度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與百米附近的居民和諧共處。)
堆肥雖然污染比較大,但也有專家表示,技術上處理得好還是能發揮污泥的價值。污泥處理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胡勇有說:“其實污泥不單含有熱值,它還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廣東污泥中的有機質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用于堆肥,其肥效高于豬糞和雞糞;而且轉入污泥中的磷很高,約為90%,從資源角度考慮,目前磷礦是世界緊缺資源之一,全球磷礦儲存量大約僅能再開發100年左右,國際磷肥價格也在近五六年翻了4~6倍,充分挖掘污泥的內在價值,其可能產生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令人期待。”他認為,污泥最后回歸土地利用是實現大自然生態循環的最好歸宿,但必須有專項資金來保障。
對于干化后再利用,也有專家指出這樣做的費用比較高。以廣州的石井試點項目為例,前期干化設備的投資在5000萬元左右,將污泥干化到30%~40%的含水率的費用是268元/噸。不過干化后再利用,還是吸引了很多環保公司參與,更加省錢的新技術也在涌現。
而根據廣州的規劃,要花兩年時間在全市48座污水處理廠和19座新建、擴建的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泥干化減量設施,再將干化污泥運輸至水泥廠、電廠和垃圾焚燒廠直接焚燒。屆時,所有污泥都可以在廣州本地處理,不再產生臭氣擾民的同時還能夠實現資源化利用。
(廣州日報 杜娟 2015-08-12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