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830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62億立方米/日,年產生含水量80%的污泥4000多萬噸。
一直以來,整個行業都在期待污泥政策的突破。說政策,政策就來了。在2016年4月9日舉辦的“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上,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巡視員張悅公布了一條消息:國家環保部和住建部即將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處置減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環保總量函【2016】391號)》(以下簡稱“《通知》”)。
政策問題,一直是污泥問題無法有效解決的根本問題。污泥問題的解決,不是技術的問題,不是資本的問題,根本上還是政策的問題。目前,針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政策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部委發布的以推動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的意見以及通知,一類是技術政策,一類是標準。縱觀政策發布的時間,基本停留在2012年以前。2015年2月《水十條》發布,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可見《通知》的發布,可以說是污泥政策在近年來邁出的很重要一步,也彰顯了政府落實《水十條》中污泥處理處置目標的決心。
這次政策暖風能給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呢,行業投資是否加大呢,我們拭目以待,在此前,我們先對污泥處理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一、技術能力壁壘分析
基于環保工程的特殊性,我國政府對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實行較為嚴格的資質準入制度。對于污泥處理企業,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根據其技術力量、管理水平、技術裝備水平、資金實力、收入規模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核定其資質等級,企業只能在核定的等級范圍內開展業務。污泥處理主流技術為好氧發酵及厭氧消化兩種,其中厭氧消化主要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中,而好氧發酵技術CTB及SACT分別由行業內兩大領先企業中科博聯和機科科技擁有,其他企業需通過自主研發相應技術或通過授權才能進入。這就構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二、資金規模壁壘分析
污泥處理項目投資額相對較高(500噸/日的中型項目采取堆肥、焚燒分別需要投資2-3億元),其中設備投資額也超過億元,工業的非標準化提高了系統集成商的產業鏈地位,目前中等規模項目均要求投標方注冊資本高過1億元。三、人力資源壁壘分析
與成熟的污水處理行業不同,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屬于近幾年才開始迅速發展的新興行業,技術發展不成熟,業內人才缺乏。使得想進入該行業的企業,沒有充足的人才進行相關項目的運作,影響企業進入該行業。四、品牌經驗壁壘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污泥處理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指出:污泥處理是近年來興起的行業,并且由于技術不成熟及投資金額較大等原因,政府在選取承建方時,一般會選擇具有成功案例、技術實力較強的企業。除此之外,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還在不斷完善發展過程中,眾多細節問題需要在不斷的運營建設中發現及完善。政府在考察中,比較注重企業是否有成功運行案例,業內知名的品牌及豐富的建設經驗,是行業的第一道壁壘。作者郭露
- 上一篇5月環保政策盤點
- 下一篇未來污泥處理行業盈利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