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總介紹到,近年來國家先后發布了“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為環保技術和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環保督察和環保意識的提高,給污泥處理技術和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污泥處置行業發展面臨著技術操作復雜、運營管理難度大、二次污染風險大、缺乏政策扶持等問題。
每個行業的工業化發展歷程一般經歷以下幾個階段: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污泥處理行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
智能化技術在其應用中主要體現在計算機技術,精密傳感技術,GPS定位技術的綜合應用,隨著產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產品智能化優勢在實際操作和應用中得到非常好的運用。
智能化的體現:
首先是信息化方面。現已有個別城市推廣應用污泥信息監管系統,這是一項集物聯網技術、GPS、GIS、電子聯單、視頻監控等為一體的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這套系統可以對產泥單位、產泥情況、處置單位、污泥轉移、處置過程等信息的統一管理,讓管理者能實時、便捷、真實地對轄區內污泥從產生、運輸轉移、利用或處置的過程信息進行掌控,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管理創新,全面提高污泥管理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還可以用來宣傳和科普,增加群眾參與和監督,有效降低群眾對污泥處置的抵觸情緒。
其次是改善作業環境。一直以來污泥處理工作有著“臭、臟、累”的特點,臭氣污染嚴重,作業環境臟亂,勞動強度大。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應用,特別是環保機器人的推廣,可以大大改善操作者作業環境,減輕了工作強度,一些危險場合或重點施工應用得到解決。
最后是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通過機器代替人工有效減少操作過程的人為因素,運行操作數據實時反饋,提高作業質量和工作效率,通過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最大優化運行能耗,節能環保。通過精密傳感器實時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提高設備的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維護保養提醒和預警,故障遠程診斷和處理。
以污泥好氧發酵為例子,智能化應用的關鍵點:在線監控發酵溫度和含氧量并反饋控制曝氣量,同時從源頭控制臭氣的產生;利用物聯網信息化技術收集和串連污泥、輔料、設備等信息;設備集成化、運營智能化減少人員依賴。
中科博聯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固廢管家”手機APP,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實時數據反饋,運行參數一手掌握,同時通過博聯云平臺的大數據分析,不斷優化工藝設備及運行參數,真正實現污泥處理的智能化。
2019年初在海口舉行的“第五屆污泥高峰論壇”上陳老師指出目前污泥處理技術的亮點在于智能化、集成化、裝備化水平越來越高,同時更為清潔和節能。
對于污泥處理來說,亟待通過技術集成、裝備化和智能化等研發,降低項目投資、降低運行成本,減少運行管理的技術難度和人員要求。
環保行業具有多學科、多領域融合的特點,無論哪一方面的科技進步,都會給環保領域帶來創新的可能,智能化任重道遠,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由于本次活動時間有限,許多內容不能詳細展開。今后,我們將擇機進行更詳細的解讀與討論。
截止到今天,「泥圈」和「泥圈•促進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新春話污泥 「泥圈」搶紅包”活動就結束了,感謝各位特邀嘉賓及泥友們的大力支持,我們明年再相見!